八爪魚美語

之所以會取名「八爪魚」是因為英文的基本句型只有八個。只要透過八個句型的解構分析就可以囊括活用所有的英文時態、語態及語氣。無論學生學到任一程度,只要套用到這八個句型就可以見招拆招、活學活用。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台灣菜英文,一個蕃薯兩個大!

昨天讀到一則很菜的新聞:「台灣菜英文 落後泰國」。

有一點學習障礙的我乍看這個標題,以為記者今天要介紹一道台灣菜,嗯?這道菜的名字很奇怪,叫做「英文」!咦!---台灣菜怎麼會落後泰國呢?豈有此理.....台灣菜明明是比泰國菜.....
看了新聞內容,才知道台灣的「菜英文」又在國際舞台曝光了。

每次看到這種新聞,心裡就很沉重,不知道是不是我太過於憂國憂民了,....自從坊間開始有所謂的「兒童美語」的這二十幾年來,國人在學習美語所花費的有形及無形資源都浪費到哪裡去了?
我常常在想,這二十幾年來台灣人學英文的錢如果拿來買土填海,大概可以把台灣填成一個很胖的蕃薯吧?!吼!!現在已經是一個蕃薯兩個大了,我們如果再繼續原地打轉,再過二、三十年,我們的英文就要變成全世界倒數第一名。.....讓我們祈禱吧!看看中文會不會變成世界通用語文,取代英文的地位。

過去花費在學英文的資源為什麼會變成一場空呢?

一、搞不清楚狀況
不知道這是誰先說的,反正一直到現在,絕大多數的國人都以為我們的英文是「聽說弱、讀寫強」。
咦?我們的英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什麼時候強過?一篇文章單字全都查過了,意思還是不懂,算是「閱讀能力」嗎?背了很多單字,卻湊不出正確而完整的句子,算是「寫作能力」嗎?

在考試卷上填「A」、「B」、「C」、「D」不應該算是寫作能力吧?!如果算的話,那麼我們會寫阿拉伯數字就代表我們的阿拉伯文很厲害囉?!

這二十幾年來我們比以前多花費的資源大多是在兒童三歲到十二歲的英文學習上,而這些資源的分配是極為不均勻的,過於偏重聽說而忽略讀寫的兒童美語課程,就像只有兩個輪子的汽車,你怎麼開得動它?把汽車當腳踏車來騎,這行得通嗎?

二、搞得全是謬論
很多人都說我們的英文聽說不好是因為我們過去學太多文法,滿腦子文法就會講不出英文來。----這是哪門子謬論?
母語及第二語文的確可以「自然而然」地習慣它,但是在台灣的環境裡,英文不是我們的第二語言,而是「外文」。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習者而言,只要是「外文」就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習慣,語音、語法的學習不能過度落後於聽說的浸泡,否則只會對大部分的學生造成無法彌補的學習傷害。

三、醜小雞變天鵝?
在台灣的小孩,你怎麼能期望他們跟著老外泡在一起就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英文呢?他們又不是在美國成長的小孩。你把小雞丟到水裡,牠是會自然而然地游泳呢?還是自然而然地淹死?

教材也一樣,我們絕大多數的基礎英文教材都忽略台灣學生的既有認知,而一味天真地要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吞不下去、消化不了的課程內容,難怪很多人的英文在國一就噎死了,能活過國三就算是命大的「倖存者」。

四、揠苗助長的斷根式學習
外國人都已經認識學中文的重要性了,我們為什麼還不重視自己的中文程度呢?很多小孩的父母還因自己小孩的英文單字懂很多、母語不流利而沾沾自喜,這是甚麼心態?

豈不知母語是一個人認知及邏輯的載體,載體不夠堅固,所有的學習都是空中樓閣。

只要涉及外語的學習,不管是任何程度,不能忽略母語與外語的對比分析,母語若不夠好,外語拿什麼來對比呢?

過早的外語學習只會造成過多的學習傷害及過早的放棄,上小學以前應該要專心學習中文才對。母語有好的基礎之後,學習外語才能借力使力,斷根式的學習通常是兩頭落空。

五、缺乏學習的模組
鬆散而繁雜的課程是我們在英文學習的致命傷,導致邊學邊忘、越學越吃力。現代英文是一個非常簡單、非常有規律的語言,不應該把它散開來教。因此,若要國人增進英文能力,不管是學習或教學,都應該規劃模組、檢視模組、回饋模組,才能夠達到能力的累積及知識的內化。

結論:拯救全民英文能力刻不容緩,務必摒棄謬論,正視學習者的既有認知,莫把外語當成第二語來學。並要發展學習模組,才能長遠性地提升國人全面的英文程度。

趙碧芬 Sandy Chao§本部落格貼文禁止轉載,歡迎連結§
優質生活維他命 Smart Life
Smart Life 優質生活館

你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有何看法?

網誌存檔

關於我自己

我是個興趣非常廣泛的人,專科讀的是化學工程,後來研發英文教學教法二十年,穿破了一個好老師的三雙鞋子、創辦八爪魚美語集團,有三十多個加盟分校;現在又在高師大人力資源與知識管理研究所修我的第二個碩士學位。